3月17日下午,我校教师齐集高中部阶梯教室,聆听教育研究院吴耀忠主任题为《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设计理念与操作介绍》的讲座。讲座前,科研与教师培训中心崔淑湘主任介绍了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推进情况,强调了改进教学设计对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讲座初始,吴主任首先谈到研究教-学-评一致的必要性。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思考以下问题:上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如何达成目标(教学)以及怎样判断目标是否达成(评估)。这三个要素达成一致,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接着,吴主任从教学目标分析、评估任务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一致的要求四方面阐述了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相关要点。
(会议掠影)
在教学目标分析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经历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目标叙写几个步骤。课标分析包括课标摘录和课标分解,前者为确立教学目标寻找依据,后者则将课程标准细化为可操作、可评估的具体要求,包含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以及怎么学等问题。在课标分析上,吴主任以初中物理课标中的“理解重力”为题作了详尽的讲解。教材分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如何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二是教材如何遵循和体现学生学习规律。学情分析就是要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以前的能力水平,主要做法就是学前检测,具体可分为学前检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查找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等步骤。最后就是目标叙写。目标叙写有三个“秘诀”,即找动词、定标准、给条件。“找动词”是尽量找一个外显的行为动词,用以表达希望学生达成的学习结果,其关键在于可观可测。“定标准”主要反映目标本身达到的程度和班级学生目标达成比例的程度。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用中、高考试题等作为参照,给标准提供方向和依据。“给条件”则需要了解知识的类型,如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就分别需要借助记忆、实践、领悟等不同方式来学习,教师需要创设不同环境,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真实发生。
评估任务设计环节,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的评估和课后作业设计两方面。在课堂评估中,教师应将任务镶嵌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任务来评估学习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课堂评估应做到:紧扣教学目标,适度拓展;评估任务分解得当,层次清晰;评估形式多样,灵活安排。任务设计分两步进行,一是设计评估任务,将教学目标“任务化”,让评估任务和教学目标一一对应。二是设计评估要点,将一个评估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产生评估要点。课后作业在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业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进行,作业设计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构成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教学活动设计环节,涵盖了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设计,决定教学的流程及其环节。教学活动要紧扣目标要求和评估任务,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的规律。教学活动设计应立足于理论、客观和主观的依据。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依据是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他将“教学”定义为:“经过设计的、外在于学习者的一套支持内部学习过程的事件”,并总结和概括出一节课中的九大教学事件。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质,就是在教学目标和评估任务的指引下,设计“九大教学事件”。教学设计的客观依据,则需注重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知识特点,不同的认知目标类型有不同的学习条件和过程,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在主观依据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在个性、特长、技能水平、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等方面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最后,在教-学-评一致的要求环节,学习目标、教学活动和任务评估三者间的内在一致,是衡量教学的专业性、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教师可以根据目标设计、评估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要求,遵循一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如借助教学设计模板),就可以基本实现教-学-评的一致。
吴主任的讲座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操作,深入浅出,对教师将课程标准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