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00名研究生被清退!硕博生毕业更难了
近年,名校清退研究生、加大论文抽检力度,中国研究生的“严进严出”已逐渐成为常态。
▎动真格!高校“清退潮”来了
过去一年里,多所“双一流”高校都对不合格研究生进行了清退。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1年,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就累计清退了超过700名硕博研究生。
而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是研究生被清退的主要原因。
严控论文!教育部、高校频频发文
清退的同时,教育部和高校都频频发文,严把毕业论文质量。
教育部自2019年起发布了一系列严抓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相关文件,多次明确提到要“加大论文抽检力度”,并对学术不端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机制。
论文抽检有问题的高校可能会核减招生计划、暂停撤销相关学位授权;导师将被取消近一两年的招生资格;抽检不合格的毕业生会被取消学位。
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也不能掉以轻心,部分学校还会倒查近五年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四川省教育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高校硕士研究生论文抽检结果存在问题的9所高校,相应调减当年研究生招生计划108人。
▎降低查重率,毕业生的困局
在教育部当年的预算中,拨款800万元,用来抽检6000篇博士学位论文。紧接着,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倒查5年(2015年-2020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
一篇论文的质量如何,很难一锤定音。但查重率是精确的数字,可以不论学科,成为量化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
降低查重率,成为一些高校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最先抓手。
厦门大学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的通知》,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起,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须低于20%”调整为“须低于10%”。
但只看查重率,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目前的查重系统并不完善,专业名词、参考文献引用都会算进查重率。
同时令人叫苦不迭的,还有高价的论文查重费用。
2020年9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里,明确提出了:“论文重复率检测等仅作为检查学术不端行为的辅助手段,不得以重复率检查结果代替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的把关。”
这在教育部此前有关严控论文质量的文件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澎湃上发布的《为谁而降的查重率:毕业生的两重困局》中,指出查重系统虽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但仍存在相似度判定盲区等问题,如此唯论数据亦会阻碍学术的发展。翟天临事件,真正警示我们的应该是“如何揭开论文抄袭常态的怪圈、如何推动学术生态的建设。”
▎导师,研究生的领路人
学生被发现有学术不端行为,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可能会被取消招生资格。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引路人。在选题、学术写作和学术思维训练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现实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一个导师带十几个学生;对学生完全放养;重科研而轻教学……这些问题不单单是受限于导师数量,也存在导师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
根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全国研究生导师共有48万人,在校研究生人数313万人。相当于每位导师平均指导6.5名学生。而在2016年,每位导师平均指导5.2名学生。
一位导师带多少学生才合适?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难以回答。
“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科属性、学校规模,导师自身的研究任务量、指导能力、体力精力、学生的素质能力起点等,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志曾这样说。
同时,如何将研究生培养质量落实到导师的评价体系,也是一个关键。
2020年底,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亮出了“最严导师新规”。将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评价体系,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高校,将视情核减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予。
清退研究生、加大论文抽检力度,是在结果上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做评估。但如何在每个环节,做好研究生培养质量把控和管理,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
而对于研究生来说,面对这样的学术环境,不想着走捷径,而是踏踏实实地给自己一个「学术承诺」也是当做的本分。
来源:青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