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丨2019年度教育圈十项重大政策回顾!
2019年,教育主管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与规定,无论对于中学老师、校长、学生还是高校招生部门乃至教育行业从业者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
小德特整理出2019年十大教育行业政策新闻,希望大家能深入了解这些教育大事件,为即将到来的2020年做好准备。
一、自主招生“十严格”公布
1月4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即“十严格”规定,从多个维度对高校自主招生工作进行规范,包括提前备案简章、制定录取标准、控制招生规模、严惩造假行为等。
随之而来,高校2019年自主招生报名要求“统一”提高到五大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
解读:
2019年号称自招史上最严的一年,许多奖项未达到标准的考生其实不用放弃,综合评价招生将成为未来招生新趋势。随着创建高校“双一流”步伐的不断推进,高校选拔适合学科特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未来,会有更多的高校加入到综合评价录取的大军队伍中。自主招生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综合评价则选拔全面发展的考生,都无疑服务于高校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高校在打破仅凭高考分数录取机制方面的新尝试。
二、2019年全国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白名单”
4月12日,教育部正式发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即白名单),确定29项竞赛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上榜竞赛均由主办单位自主申报并作出“零收费”等方面的承诺。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4个竞赛的初赛或预赛由各省市中学或教育机构承办。信息学竞赛则转变为CSP非专业级别的能力认证,CSP-J和CSP-S分别对应原来信息学普及组和提高组测试。CSP-S组经过第二轮认证,优秀者可入选NOI省队。
解读:
竞赛的规范性突显了五大学科竞赛的含金量,也让广大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竞赛时有据可查。进一步来看,中学阶段竞赛的规范化对之前频出的自招乱象起到了一定正面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科竞赛和自主招生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三、八省市新高考3+1+2综合改革方案
4月中旬,广东、辽宁、河北、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等第三批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八省市陆续发布新高考改革方案,确定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虽然各地的方案有一定差异,但都将采用“文理不分科、语数外+自主选科(3+1+2)”模式。
解读:
3+1+2模式借鉴了前两批高考改革省市的经验,将高考科目组合减少为12种,有利于中学安排教学,有利于学生做出选择。它在尊重学生个性化专业需求的同时,也试图通过顶层设计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学科选择行为,意图让学科选择结果能够更加吻合高校招生要求,也更能满足社会人才专业需求。
四、严查“高考移民”
4月28日,一张深圳二模考试成绩单引发争议,家长质疑深圳市富源学校引入河北衡水一中高考考生,破坏广东高考公平。
5月12日,深圳教育局做出事件回应,调查出深圳市富源学校有32名“高考移民”考生,将做清退处理。其后,新疆、江西等省市表示严查“高考移民”情况。
解读:
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不过各地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均导致各地区学生想要考上同一所高校的难度并不相同,恰恰是这种差别为高考移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的高考制度也一直在不断探索着进行改进,新高考改革就是在这基础上又一步的迈进,尤其是各高校的招生方式,必定会迎来一个新的变革。
五、高校招生改革
6月11日,教育部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在高校招生改革方面,需要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稳步推进。进一步提出了高校需结合考生选考科目来设置专业招生要求,同时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解读:
其改革方向非常符合现有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将高考、校测、学业水平考试结合录取的模式预计成为未来高校的招生方式。
新高考是新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最大一次变革。改变了过往基于应试、分数的模式,真正落实多元评价、选拔和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新高考改革后,“考”大学在逐渐演变为“申请”大学,随着自主招生、综合评价、专项计划等多元化录取时代的到来,升学规则在重新洗牌。
六、高中新课程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
基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多方猜测高考大纲是否取消。依据文件原文内容,在考试命题改革一栏要求: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
解读:
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的多重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三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而目前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依然很强,所以要协调好三大改革的步调,首先就要从完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着手。
七、教育部:鼓励自主招生高校给体测优秀者加分
11月5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肯定了清华大学和厦门大学为体育测试科目加分的举措,并表示“明年我们鼓励更多的高校为体育测试优秀者加分”。
解读:
基于此信息,虽然2020年招生政策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类似高校自主招生的招生途径不会取消,并有更多高校将体育测试纳入考核范围。
八、 山东新高考模拟、2020高考政策
11月1日,山东教育考试院公布做好2020年夏季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工作的通知,组织所有参加2020夏季高考的考生参加11月30日-12月3日的考试。本次考试全方位模拟2020年高考,考生可根据个人模拟考试成绩进行2020年夏季高考模拟志愿填报,对2020年高考的山东考生意义重大。
解读:
与改革前相比,《实施方案》的高考改革变化主要体现在考试科目和时间、成绩构成和分数转化、划线和录取办法、志愿设置和填报四方面。
九、严格规范做好特殊类型招生
12月,教育部发布文件要求规范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此项工作自2018年提及,经过了多次强调。这四类高校招生途径更加规范:
艺术类专业招生(除个别特例外)从高校单独组织考试到2020年起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不再组织校考;
高水平艺术团不得招收与艺术团无关的艺术特长生,鼓励高校从普通在校生中选拔培养艺术团成员;
高水平运动队考试中,组织游泳、武术、跆拳道、击剑、棒球、射击、手球、垒球、橄榄球、冰雪、赛艇等11个项目统测,各地各校不再组织统考、联考、校考。
保送生2020年报考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条件,其他如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4个类别不变。
十、天津新高考考试
12月25日,天津市教委正式公布2020年高考及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具体时间安排,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将与普通高考同时进行。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9日至10日,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单独组织实施。第一次高考英语考试(含两次听力考试)延续现行时间安排不变,仍在3月进行。第二次高考英语考试(不含听力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份统一高考时举行。
虽然在这一年中,教育部门发布了这么多政策与调整,但大家也不用担心,因为无论政策如何改变,高校对选拔优秀生源的需求不会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会变,所以即使政策出现调整,只要大家能坚定不移的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提高综合能力,最终必然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